鲤鱼是原产于亚洲的温带淡水鱼类,喜欢生活在平原上的暖和湖泊或水流缓慢的河川里,除澳洲和南美洲外全世界均有分布,在中国和日本很早便被当做观赏鱼或食用鱼养殖。
1、生活习性
鲤为淡水中下层鱼类,杂食。对生存环境适应性很强,栖息于水体底层,性情温和,生命力旺盛,既耐寒耐缺氧,又较耐盐碱,在小于7克/升的咸水中生长良好,最适宜含盐量为1~4克/升。最适宜的水温在20~32℃之间,最适宜繁殖的水温22~28℃。最适宜生长的pH值是7.5~8.5。鲤鱼属杂食性鱼类,幼鱼主要摄食轮虫、甲壳类及小型无脊椎动物等。随着个体的增大,逐步摄食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;成鱼主要摄食螺、蚌、蚬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、小鱼、虾等,也食一些丝状藻类、水草、植物碎屑和人工配合饲料等。随着水温的升高而摄食量增大,进入生殖季节,停止摄食。繁殖后为摄食旺季,冬季摄食强度弱,甚至不摄食。
鲤的生长在中国随气候寒暖而异;在南方较快,东北较慢;在黄河流域也有类似现象;在山东和河南较快,内蒙古到甘肃较慢。
2、生活特点
鲤鱼的适应性强,耐寒、耐碱、耐缺氧,在流水或静水中均能产卵,产卵场所多在水草丛中,卵粘附于水草上发育,生长很快,大约第三年达到性成熟,饲养条件下可活40年以上,长度平均35厘米,但最大可超过100厘米、重22公斤以上。
鲤鱼是低等变温动物,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,摄食总量并不大,但因属无胃鱼种且肠道细短,故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,另外鲤鱼觅食有很强的季节性,水温20℃时食欲最旺盛,水温低于10℃时活动量大为降低,水温低于2℃时基本不觅食。
鲤鱼喜阴暗、避强光,喜欢水底微弱的光芒,偏爱在水库出水口、入水口等氧气充足的水域活动,水中树荫遮盖的水域、树根的洞下、乱石堆中都是鲤鱼的最佳栖息地,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。